那辆曼联大巴上,气氛总是很特别。赢球后,是弗格森爵士爽朗的笑声和全队的欢腾;输球后,则是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。但有一次,无关胜负,却让保罗·斯科尔斯记忆深刻,那是一次关于“尊重”的现场教学。
事情发生在一次客场之旅的归途上。球员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,身体疲惫,精神却还处于兴奋状态。当时,一些年轻球员,或者用斯科尔斯略带调侃的话说,“那些认为自己很酷的队员”,聚集在大巴的后排。他们拿出了当时流行的游戏机,或许是《FIFA》,也可能是别的什么,开始了联机对战。
起初,只是正常的嬉笑和争论。但随着战况激烈,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,叫嚷声、欢呼声、懊恼的喊叫声充斥了整个车厢。一些老队员和已经累得只想闭目养神的球员不禁皱起了眉头,但也没人多说什么。
突然,大巴前部那个一直安静坐着的身影站了起来。正是弗格森爵士。他没有回头,但车厢里陡然降低的温度和瞬间变得微妙的空气,让后排的年轻人们也察觉到了异样,喧闹声戛然而止。
弗格森转过身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但那双锐利的眼睛扫过后排时,每个人都感到了一阵寒意。他迈步走向大巴后排,脚步不快,却带着千钧之力。斯科尔斯回忆道,那一刻,整个大巴安静得能听到引擎的轰鸣声。
弗格森没有咆哮,但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压迫感,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打在队员们的心上。他对着那几个玩游戏的队员说:“你们在干什么?看看周围!你们的队友,那些为这场比赛拼尽全力的男人,他们需要休息!这不是你们的游乐场,这是曼联的大巴!在这里,必须尊重你的队友,尊重这件球衣所代表的一切!”
斯科尔斯强调,弗格森的重点并非在于玩游戏本身,而是那种不顾及他人、缺乏团队意识的行为。他是在教导这些年轻人:曼联是一个整体,个人的行为必须建立在尊重团队的基础上。在公共空间里,你的放纵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安宁为代价。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养,也是职业球员应有的素养。
“他让我们明白,我们是一个团队,任何时候都要考虑身边的人。”斯科尔斯这样总结那次事件的影响。那几个被训斥的队员羞愧地低下了头,迅速收起了游戏机。大巴重新恢复了宁静,但这次宁静中,多了一份反思和成长。
这个小小的插曲,完美体现了弗格森的管理哲学。他不仅是战术大师,更是一位塑造球队性格的大家长。他关注场上表现,更在意场下的细节。从用餐礼仪到着装要求,再到大巴上的行为举止,他通过这些日常点滴,将纪律、尊重和团队至上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一代曼联球员的心中。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“小事”,构筑了那支曼联战无不胜的钢铁意志和强大凝聚力。